9月25日,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唐忠毛教授应邀来我校讲学。下午2点,唐教授在我校逸夫楼6047报告厅进行了题为“江南‘寺镇关系’与市民生活的公共空间”的学术讲座。讲座由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副院长路璐教授主持。bet356亚洲体育官网入口民俗学、专门史、社会学、文管系、艺术系等专业的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。另有南京师范大学等校外学生参与其中。
唐忠毛,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,博士生导师,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编审,华东师范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。中国宗教学会理事,上海宗教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等。长期致力于宗教学、信仰民俗学等方向的研究。主要著述有:《佛教本觉思想论争的现代性考察》(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6年);《佛教与中国传统艺术审美思维》(台湾佛光山文教基金会,2003年);《经卷遗存:长江流域民俗文化与艺术遗存》(湖南大学出版社,2013年)(国家出版基金项目);《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——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研究》(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,2013年)等。
唐教授从“不同类型的寺镇关系(城)关系”、“江南寺镇关系与‘因寺成镇’”、“因寺成镇:真如寺与真如镇的个案分析”、“寺庙民俗空间在当代市民生活中的意义”四个方面进行了详实地阐释。
讲座伊始,唐教授对“寺(庙)”、“城市、城镇、市集”、“江南”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简要交待,他强调“江南寺镇关系”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宗教学话题,而是一个涉及宗教文化学、地理学、乃至现代性等的交叉性问题。到目前为止,学界对江南地区城镇形成的原因有多重见解,而宗教文化因素往往是被研究者较为忽略的文化因素。那么究竟该如何理解“因寺成镇”的宗教—文化—经济互动关系呢?唐教授从“江南寺镇关系”、“因寺成镇现象与成因”、“寺庙的民俗生活空间”等方面进行了讲述,并以真如寺与真如镇为例做了个案分析。
最后,唐教授指出:寺庙是当代仍能提供活生生的日常民俗生活的重要空间。相对于民居、商号、会馆、码头、水井、碑石、牌坊、街巷、花园、以及风味食品、服装衣饰、老字号招牌、民间用具等各类民间艺术物品等,寺庙空间仍以“非展演”的信仰民俗活动呈现,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。并以民俗佛教信仰、佛教民俗、精神与心灵寄托为内容的文化形式,通过信仰、非信仰以及介乎两者之间的形式渗透进市民的日常生活。在一个缺乏仪式感的当代,庙会正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与仪式与信仰相关的稀缺资源。
在讨论环节,唐教授就“信仰与迷信”、“民俗治疗”、“研究民俗信仰该持有的学术态度”等问题进行了现场解答。临近尾声,季中扬教授对讲座做了精彩的总结。
此次讲座由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季中扬教授组织,是我校民俗学研究所主办的第二届“农耕文化遗产与现代社会”系列讲座之一。(师慧供稿)